山东外事职业大学简介
山东外事职业大学是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国首批职业本科大学。学校创建于1999年。建校以来,学校秉承“中西合璧、知行合一”的校训,坚守职业教育属性,以国际化办学为特色,坚持为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定位,培养国际化复合型高端技能人才,办学实力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。学校先后获得“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示范大学”“全国诚信示范院校”“最受欢迎的本科院校”“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集体”“山东省5A级社会组织”等荣誉称号。校长孙承武教授荣获国家“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奖”。
教学基础设施完善
学校设威海和济南两个校区,主校区坐落在国家4A级旅游度假区乳山银滩,面朝大海,背靠福山,环境优美。校园占地总面积3225亩,建筑总面积(含在建工程)116万平方米。学校是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校。建有12个现代化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和生产性实训基地,各类专业实验实训室266个,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3.4亿元。3个图书馆建筑总面积近10万平方米,馆藏图书总量507.6万册(其中纸质图书305.6万册,电子版图书202万册)。智慧化教学手段和体育、生活设施十分完善,基本办学条件居于全国同类高校前列。
师资力量雄厚
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600余人,其中教授、副教授占比38%以上,博士和硕士占比82%以上。行业企业兼职导师326人,“双师型”教师占较高比例。获批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,省级教学创新团队5个,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。聘任外交部原驻外大使12人,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,教育部“新世纪优秀人才”“万人计划”教学名师等国家级人才5人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、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、省级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专家46人,教育部职业教育行指委、教指委委员11人,“全国技术状元”“山东省首席技师”“齐鲁工匠”等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18人,还有一批外籍专家驻校任教。
学科与专业群建设扎实有效
学校设有16个教学院部,开设67个本、专科专业,形成了文、经、工、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、11个专业群与产业链无缝对接的发展格局。目前本专科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。校友会2025年中国大学专业排行榜中本校英语、日语、韩语、法语、中文国际教育5个本科专业均列全国职业大学第一名,13个专业位列前五。学校不断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改革,努力提高办学质量。形成了“外事知识+外语水平+专业技能+综合素质”的人才培养模式,近年来获批省级特色、品牌、高水平专业(群)13个,省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0余门,获批省级以上规划教材27部,承担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和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104项、省部级教改课题75项,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1项,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。近两年内学生在各种专业技能比赛中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励1100多项。
科研工作成果丰硕
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,建有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、5个省级技术研发中心、2个省级智库和17个校级科研平台。近年来,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和省厅级科研课题302项;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664篇,出版学术专著118部,取得专利授权70项,获得省市级优秀科研成果奖68项。外事研究院提交的多项政策咨询研究报告获中央和省委、省政府采用。学校的元宇宙研究院多项技术国内领先,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已经孵化出4家科技创新型企业,市值已超过3亿元。
产教融合不断深化
学校积极开展产教融合和社会服务。近年来,已与多个地方政府及225家知名企业开展了深入的战略合作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、华为技术有限公司、京东集团等知名企业均在学校建有实训中心,与企业合建了3个产业学院。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,学校正在筹建占地1600多亩的“山东外事职业大学零碳双创谷”,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平台。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,围绕“双碳”目标和低空经济展开项目合作和人才培养的探索。依托专业人才优势开展社会服务的效果显著,近三年横向技术服务和社会培训年均到款额超过3500万元。
国际化办学特色鲜明
学校大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,是山东省委、省政府批准的“山东省外事人才培训基地”。与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高校有深度合作。积极助力职教出海,先后在德国设立了班墨学院、在韩国设立了丝路学院,进行境外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尝试,与韩国湖西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,接受俄罗斯等国家的留学生,并选送2000余名学生出国留学或海外就业。新西兰前总理珍妮.希普利、比利时前首相伊夫.莱特姆等多国政要参与学校的重大活动,盛赞学校的办学成绩。学校是世界职业教育竞争力联盟秘书处挂靠单位、中国国际零碳产教融合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、中国(山东)-中东欧国家产教融合联盟理事长单位,国际化办学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。
党建引领立德树人
学校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,基层组织不断加强。坚持立德树人,围绕德智体美劳“五育”方针,学校设立了“君子文化节”“读书节”“工匠节”“体育节”“艺术节”,“大观讲坛”年均举行学术报告170余场次,通过校园文化构建“三全育人”体系。强化思政课建设,多门课程荣获“山东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”。学校被中共山东省委命名为“山东省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”,多个基层党组织并被评为“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”“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”等。
社会声誉持续提升
建校以来,共培养各类毕业生8万余人。近年来,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4%以上。他们当中既有在国家党政机关服务的优秀公务员,也有身价数亿的企业界领袖;既有像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的第27任“雷锋班”班长牟振华一样的英雄卫士,也有像“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”常彦磊一样的青年创业带头人。近三届本科毕业生中有484人考取硕士研究生,其中103人被“985”“211”“双一流”高校和海外TOP100大学录取。学校的办学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。中央电视台、《人民日报》《光明日报》《中国教育报》、新华网、人民网等多家媒体对学校的办学成绩和相关活动给予充分报道。
(数字截止到2025年6月底)